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>新闻资讯新闻资讯
岳飞与江西
来源:转载  时间:2013-03-29  浏览次数:2369

编者按:台湾学者高双印2012年10月在江西赣州召开的第十一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上,发表了《岳飞与江西》的论文。江西是岳飞毕生事业的转折点,也是岳飞的第二故乡。该文全面论述了民族英雄岳飞在江西的丰功伟绩,对于我们研究岳飞,弘扬岳飞精神,都具有一定的意义。

前言

岳飞字鹏举,相州汤阴人,生于宋徽宗崇宁二(1103)年,时当皇帝无能,奸臣误国,内忧外患交相为祸之际,靖康元年(1126)南侵金军包围宋京(今开封市),旋俘徽、钦二帝而北。岳飞少负气节,习文修武,弱冠之年从军救国。宋高宗即位南渡,金兵蹑足而下,势如破竹,宋军或溃或降,迫得高宗浮海而逃。宋室王朝,危在旦夕,幸而岳飞收拾残兵败卒,自组一军作中流砥柱,力挽狂澜,光复建康(今南京),解围宜兴,获得朝廷重视,赋予方面大任,奉命屯驻江西,整军经武,安内攘外,并将岳母姚太夫人等家属接来安置,所以江西不但是岳飞毕生事功的转折点,也是岳飞的第二故乡。

岳飞屯军前的江西

建炎三年(1129)十月,渡江南侵之金兵,欲捉拿自建康逃来江西之孟太后(隆裕太后)等王室成员,直趋洪州(今南昌),孟太后一行仓皇溯赣江而上,摆脱金人之追逐,脱险后,舍船登车,绕道回到临安行在。金兵来去的烧杀掳掠,孟太后等官吏作威作福,横征暴敛,溃兵土匪到处鼠扰,再加巨寇李成及部将马进的盘踞州县,占地为王,使得江西全境“无问郡县及村落,极目灰灭,所至残破,十室九空”,给江西人民带来极为剧痛的灾难。为了自保,民间纷纷组成武装力量以对抗之,即所谓“农民起义”,这些武装力量,小者数千人,大者数万人,他们籍民俗信仰蛊惑人心,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,啸聚群众,烧官署,杀胥吏,到了绍兴元年,这种情形已达高峰。南宋王朝若不及时加以平定,势必削弱抗金的力量,百姓也继续生活在兵连祸结的水深火热之中。

败李成 降张用 平虔州

建炎四年(1130)巨寇李成乘金人南侵之际,迅速扩展其实力至三十万众,自号李天王,窃据长江中游江淮襄汉十余州县,并遣其部将马进犯洪州(南昌),大有席卷东南之势。江南招讨使张俊自忖必不可胜,奏请岳飞为副,合力进讨。岳飞率军于绍兴元年(1131)二月抵鄱阳湖,自愿为先锋,绕道渡河出奇兵邀击李成军之侧背,大败之,复战,又败之,岳飞使人作阵前喊话:“不从敌,即坐(下),卸衣甲,当不杀汝。”应声而坐(下)者八万余人,残众且战且退至江州(九江),岳飞仍紧追不舍,李成“自独木趋蕲州”,穷途末路“走降伪齐”。同年五月又有张用盘踞豫皖边区千里之地,以五万众犯江西,江淮招讨使张俊问计于岳飞“用兵几何?”岳飞却说:“以某自行,此贼可徒手擒。”亲至张用阵前,遣一卒持书谕之曰:“吾与汝为同里人,忠以告汝……汝欲战则战,不欲战则降,降则国家录用……不降则身殒锋镝……。”张用得书,遂俱解甲。张用与岳飞同为相州汤阴人,金人入寇,结寨自保,后投效东京留守宗泽为统制,宗泽殁,杜充继任,疑之,乃去,遂割地自雄;故岳飞动之以情 ,说之以理,临之以威,兵不血刃而招降之,诚兵法所云: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

绍兴三年(1133),江西虔州(今赣县)、吉州(今吉安),民变又起,连兵数十万众,置寨五百余所,祸及福建、广东,声势甚是浩大,各方告急,咸奏请岳飞率军进剿曰:“岳某所部,最为严肃,所遇不扰,……。遣岳某军来,则不惟可除群盗,……亦可置之队伍,绳以纪律。”可见所谓群盗,皆系官逼民反,官军纪律败坏,以暴易暴,劳而无功。岳家军秋毫无犯,所到之处,受到广大民众的爱戴与欢迎,自然是事半功倍。岳飞进军虔州前,先是剿灭巨寇曹成,收其猛将杨再兴蔚为国用,次第招降其余群盗,惟虔州之盗凭山势险峻,栅寨巩固,储蓄甚丰,有恃无恐,不肯投降,岳飞遣死士强攻之,遂破,虔州之乱平。前此孟太后避难时,民变受惊,高宗“密旨令飞屠虔城”以图报复。岳飞择降民之勇锐者隶诸军,余悉纵之田里,使各安耕种,逃民尽退,市不易肆,虔人欢声如雷,感其德,图像祀之,虽更权臣之祸,亦不变。

复襄阳 灭杨么

岳飞败李成,降张用后,声名大震,闻于江右,升神武副军都统制,所部屯驻洪州,是为镇抚江西的开始,及勘平湘、闽、桂、粤之匪乱后,特授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,设司署于长江中游之要冲江州。绍兴三年九月奉召至行在(杭州)受赏,获赐衣甲马铠弓箭等及“精忠岳飞”旗之殊荣,与韩世忠等同朝并列,而皇帝对其倚重的程度,尤胜于其他中兴名将。岳飞于江州秣马历兵,旋伪齐入侵,襄阳六郡尽失,岳飞奏请光复之,诏准,岳飞提兵移驻鄂州,积极动员备战。绍兴四年(1134)自鄂州渡江北上,至中流曰:“飞不擒贼帅,复旧境,不涉此江”,以示决心。五月初五抵郢州城下,向伪将京超招降不成,发动黎明攻击,土气如虹,众皆累肩登城,京超兵败投崖死,遂复郢州,又分兵取隨州,亦克之,大军直趋襄阳。襄阳地形险要,由曾是岳飞手下败将的李成防守,岳飞对其用兵布阵的缺失,知之甚祥,命王贵“以长枪步卒由成之右击骑兵”,命牛皋“以骑兵由成之左击步卒”,分进合击,大败之,李成率残部夜遁,乃光复襄阳府。李成逃到鄧州(南阳)与金兵合力顽抗,又为岳飞所败,并乘胜追击,收复唐州(泌阳)信阳军(信阳),不足百日,六郡千余里失地全部光复,令朝廷上下大感意外。

绍兴五年(1135)巨寇杨么盘踞洞庭湖地区,自称大圣天王,随时可能与伪齐连成一气,切断长江航运,实为南宋王朝的心腹大患,指派大员诏安,则杀害投下文字使臣,出师清剿,则无功而还。岳飞于光复襄阳后,已成为一支战无不胜、攻无不克的王牌军,诏令其部署进剿杨么。岳飞移军潭州(长沙),所过肃然,民不知有军旅往来,高宗闻之奖谕曰:“连万骑之众,而桴鼓不惊,涉千里之途,而樵苏无犯。”岳飞在军事行动之前,“先遣使持檄至贼中招之”,杨么部将黄佐首先响应,率部归降,又遣黄佐回洞庭湖策反,悍将杨钦率三千余人,船四百余艘来降,均善待之,业已大为削减湖匪的实力,并瓦解其斗志。杨么浮游湖上顽抗,岳飞令取君山之木、腐烂木草塞湖中,使杨么水军舟船运行困难,遂破之,生擒杨么予以斩首。患平,牛皋等建议“略行剿杀,以示军威”,岳飞连呼谓官军曰“勿杀勿杀!”并亲行诸寨慰抚之,命少壮强有力者藉为军,老弱不堪役者各给米粮令归田,有自请归业者二万七千余户,“不数日,行旅之往来,居民之耕种,顿若无事之时。”此役岳飞得战船千艘,使其水师之强大,冠与江淮。岳飞光复襄阳六郡、剿平巨寇杨么之后,使长江东西航运畅通无阻,以杭州为中枢之统一号令,能遍行于江淮以南,形成足以与金人相抗衡的偏安局面。

满江红词 岳母、岳夫人墓 岳氏名园考略

岳飞屯驻江州(九江),将岳母、岳夫人等家属之南来者,安顿与庐山脚下,解除后顾之忧,此后十年,全心全意致力于安内攘外,其事功载之史册及方志者,不胜枚举,兹据其荦荦大者考略如后:

一、满江红词:岳飞既能执干戈驰骋疆场,又能握笔作诗填词,其书法之精妙,不让文士专美于前,所填“满江红”一词,慷慨激昂,吟唱千古,非刻骨铭心身历其事又文思敏捷,在触境生情的瞬间,难以淬炼出如此意境和佳句。此词填于何时何地?根据李安先生的考证:应为绍兴二年置司江州之时,那年岳飞恰为三十岁,已成为受中枢直接指挥,举足轻重的方面大员,他佇立衙署,面对江南潇潇秋风秋雨,凭栏远眺,河山未复,壮志未酬,不仅悲愤填膺,仰天长啸,恨不能餐胡虏肉,饮匈奴血,其怒发冲冠、壮怀激烈的情怀,表露无疑。纵观前此岳飞领军作战的行止,遍及豫、冀、鲁、晋、陕、皖、苏、赣、鄂、湘、桂、粤十四个省区,也与词中“八千里路云和月”暗合。抗日战争期间“满江红”配以古调,传唱于大江南北,再次证明中华民族遭受外侮入侵,面临存亡绝续之秋,岳飞精神已成为全民精神战力发挥的总源泉。

二、岳母、岳夫人墓园:宋室南渡后,江淮以北尽入金人之手,岳飞随军南下,转战各地,无暇顾及家室,以致岳母、岳夫人等家属,均沦入金人控制区而失联,为防金人搜捕迫害,东躲西藏,饱受惊吓流离之苦,直到岳飞解围宜兴,方秘密遣人,设法将家属接来团聚,但仍然居无定所。岳飞置司九江,有了固定的防区和驻地,便在庐山脚下购买田产,就地安置,永久居留。岳母、岳夫人先后谢世,均长眠于此,于青山为伴,受万世颂扬。

岳母姚太夫人于绍兴六年(1136)三月二十六日病逝,岳飞哀痛愈恒,“水浆不入者三日”,高宗特赠周国夫人,赐葬庐山之株岭,“既葬,(岳飞)庐于墓,朝夕号恸。”三度上表辞官,以终三年服制,不准,只得移孝作忠,墨至从公。岳母墓历经八百余年风霜,乏人管理,1996年始由九江地方政府斥资维修,新编门牌为“九江县城岳母路一号”仪门高悬“一代贤母”横匾,入内甬道两旁各有石人、石兽一对(已残破),后依山势拾级而上为第一层“岳母祠”,祠正中央供奉岳母彩色坐姿塑像,两旁对联曰:“精忠报国惊寰宇,点点背花依稀宋史,纵横斑斑犹渍英雄泪;贤母仪方树懿范,炷炷彤管奕叶江州,形胜赫赫长留姓氏香。”四壁名流雅士所题佳句甚多,不及备载。再拾级而上第二层即岳母墓塚,碑书“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” ,圆形墓顶高一人许,环数十步,瞻仰行礼,肃然起敬。绕岳母墓后有小径可通山顶,即第三层古色古香之“叠翠亭”,登临四周眺望,地理形势恰似“卧虎舔尾”,风水绝佳,景致清幽,令人留连,久久不忍离去。

岳夫人李氏名娃字孝娥,年十八(1118)归于王,已亥(1119)长子云生,……岳氏宗谱记之甚详,按李夫人长岳飞二岁,甚合乎北方农家女大于男之婚姻习俗,绝非以讹传讹,系在宜兴之另结新欢。查岳飞解宜兴围那年,已是二十八岁的青年将领,怎么可能会娶一位三十岁尚未出嫁,亦非名门闺秀,名不见经传的老小姐?李夫人受岳飞冤狱死难的牵连,遭抄家充军于岭南,“蛮烟瘴雨,流离琐尾者二十年,李宗恤录时,年已六十余,始由岭南言旋……淳熙二年(1175)寿终江西,赐葬江州。”由以上传记推算岳夫人之年龄,皆长于岳飞,当系娶之汤阴家乡之原配无疑。李夫人墓园与岳母墓园相距约五公里,具体位置为九江县狮子镇三家村太阳山山麓,此山中央高两侧呈展翅状,前有清流环绕,是一块称之为“飞燕投河”的风水宝地。惟年久失修,荒烟蔓草,几无路可登临,系笔者走访参拜后,向外界披露此一讯息,募款修建成现今之步道。李夫人墓冢前立“岳忠武王夫人李氏之墓”碑,特别的是左右又有“声叙”“封禁”二碑,查系明清之际,官方为防止民间在墓旁开垦、放牧而立。按岳夫人墓地因风水绝佳,于明代时曾遭一陈姓家族窃葬,为岳氏后裔发现,引起争论,历明、清、民国,直到1997年,双方各让一步,达成协议,由岳氏一方支付费用,陈氏一方迁葬祖坟,而圆满落幕。

三、岳氏名园:岳飞自三十岁镇守江州,将岳母等南来之家属安置定居,直到他三十九岁冤狱殉难,祸及妻子抄家充军为止,长达十年之久,以岳飞的官职与待遇,可富比公侯,广置庭院田产,并不为过,然而岳飞自奉甚俭,岳案昭雪后,据尚书户部开具其在江州家产的清单:“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一步;地一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,房廊草瓦屋一百五十一间……”以此推论,岳飞在九江应有一处颇具规模的庭院,可惜明代以后,岳氏子孙离散,家道中落,已无踪迹可寻。1997年九江大雨,庐山西北角的石门涧山洪暴发,冲毁大片田舍,当地农民查看灾情,赫然在田间发现一块裸露的巨石,上刻“岳氏名园」四个斗大的字,落款人为“石门后人道安”,时间是“淳祐丁未”。“道安”或为岳飞后裔出家为僧的法号(待考),“淳祐”则为南宋理宗的年号,“丁未”即公元1247年,所以引起当地文史界的重视,其后又陆续发现“枕流”“漱石”“牡丹亭”“石门蒙井”等刻石,考其意:“枕流”可以洗耳,“漱石”可以砺齿,藉以讽刺朝政小人;“牡丹亭”喻不忘河南故乡,“石门蒙井”喻银瓶小姐为父投井殉节,均意义深长,发人省思。传岳氏宗亲与地方当局有意开发,形成与岳母、岳夫人墓为特色,一体并列的“岳飞文化圈”。现正广征各界意见中。

结 语

江西位于长江中游,地当浙、皖、鄂、湘、粤、闽六省的水陆要冲,是南宋抗金的战略要地,江西又盛产稻米、茶叶等农家产品,军需民食有以赖之。朝廷委岳飞经营江西,可谓深度得人,岳飞也不负所望,以展其文治武功的长才,使此曾受金人蹂躏、巨寇盘踞、盗匪如毛的灾难之地,一变而为南宋偏安、国脉延续的可靠依托。岳飞生在河南,但他的事功却在江西发挥的淋漓尽致,其对后世的影响,更穿越时空。郑成功驱逐荷兰人,台湾先民却在台南建岳王庙奉祀;中日甲午之役,清廷战败,割让台、澎,台湾先民不愿受异族统治,在宜兰筹建岳王庙,期有朝一日还我河山,为避日人耳目,取名“碧霞宫」。每年岳诞举行三献大典,历经日本统治五十一年,以及台湾光复迄今,从未中断,成为中华文化硕果仅存的瑰宝之一。

参考书目:

1、岳飞史迹考

2、岳飞传

3、岳飞研究

4、宜兰岳王庙祭祀专集

5、江西岳飞史迹田野调查

本文收录于《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》论文集(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)

本文转载于:http://yuefei.com/yfsxyj/article.php?id=574